云南省:全力打造公共資源交易“云南樣板”
摘要:近年來云南省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取得了顯著的成效,理順了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,建立了省州縣三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體系,公共資源交易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。
近年來云南省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取得了顯著的成效,理順了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,建立了省州縣三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體系,公共資源交易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。
2016年,云南省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全面開啟,建設覆蓋云南全省16州市140個交易中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。
今天龍小招帶大家一起回顧云南在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4年中的一些重要節點,看云南如何一步步成為智慧交易的“引領者”。
一網三平臺 互聯貫通全覆蓋
2016年7月,云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攜手北京筑龍,全面開啟建設覆蓋云南全省16州市140個交易中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。圍繞“網上全公開、網下無交易,全省統一規范、全省共享共用”的工作目標,于2016年底建成“一網三平臺”省、州市、縣級全覆蓋,基本實現全省各級公共資源交易全過程電子化。
“一網三平臺”縱向上聯國家公共資源交易平臺、同步覆蓋全省16個州市及各縣市區交易中心,橫向與政務服務、信用信息、行業監管等平臺互聯互通,實現全省范圍內縱向貫通、橫向互聯,規范統一的全覆蓋、全類型、全流程電子化交易,充分體現了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平臺的“建起來”“聯起來”“用起來”的目標,實現了云南公共資源交易活動源頭可溯、過程可查、效果可審、責任可追,全面提升了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的智慧化、精準化水平。
六個一云南模式 為市場主體增效減負
自2017年11月全面上線運行以來,云南省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“一網三平臺”通過高位組織謀劃、統一頂層設計、高標準規劃建設、高效率協調推進,圓滿完成了全省統一的建設任務,成功創造了全省公共資源交易“一張網全覆蓋、一套制度規范、一庫專家共享、一本證書通用、一省數據匯聚、一個系統監控”的“六個一”的“云南模式”,有力促進了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工作公平公正、陽光透明,高質高效運行,切實為市場主體減負增效:
大幅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。通過全面取消各級平臺綜合服務費、交易服務費等所有涉企收費,每年可為市場主體減輕負擔1.28億元。通過實行數字證書“一地注冊、全省通用”,可為市場主體節約直接成本約1.46億元。
有效統一和規范了公共資源交易的制度標準。全面清理了干預交易主體自主權及與法律法規相沖突的規范性文件,共廢止79件、修改102件。其中重點清理了部分州市自行設置的具有“地方保護主義”的規定條款,為形成全省統一開放的市場奠定了基礎。
提升平臺服務效率和質量。通過全面推行平臺服務事項“一網通辦”,交易各環節實現網上提交、網上核驗、網上辦理,辦事效率顯著提高,大幅提升了辦事效率,降低了企業、群眾辦事成本。
從源頭有效防治評標階段廉政風險問題。通過在全省范圍內推廣實行遠程異地評標“雙隨機”常態化(也就是評標專家通過全省統一的專家庫隨機抽取、評標場地通過統一的管理系統根據專家所在地智能隨機調配),擴大了專家隨機抽取的地域范圍,有效將招標人、招標代理機構、投標人與評標專家從地域上進行隔離,斬斷利益鏈條,減少了領導干部插手干預等人為干擾和影響。
實現全省優質專家資源共享共用。通過實現專家資源在全省范圍內“一庫”管理、共享共用,有力打破了區域限制,破除了行業壁壘,全省評標專家、交易場所設施和電子監管環境等資源得到充分共享共用。
實現有效聚合監管力量。行政監督平臺為各級各部門等開通電子監管通道,可通過通道隨時進入系統,查看每一筆交易的流程,并可通過行政監督平臺對投標、開標、評標等交易活動實行電子音視頻在線監控,實現了交易活動網上全程留痕、可追溯,為各級各部門依法實施監督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保障。
評標專家隔空評審 遠程異地評標常態化
對云南省來說,遠程異地已不是面子工程或者政績工程。依托全省范圍內已實現所有類型項目完全電子化的條件,各級交易中心可以熟練組織電子化評標,各級專家可以熟練進行電子化評標。當項目有遠程異地需求時,遵循云南省發布的一系列遠程異地項目制度保障性文件,利用跨省聯動的遠程異地評標管理系統、全省一體分級部署的專家系統、遠程專家費發放系統、異地評標系統調度系統等,便可以輕松實現遠程異地,做到真正的常態化遠程異地。
常態化的遠程異地評標,不僅切實解決了云南省作為西南邊陲專家分布不平衡的困難,更是真正發揮了遠程異地評標的功效,云南又一次走在了全國公共資源智慧交易探索的前列。
智慧化成果頻頻亮相 平臺建設威力頻發
2018年3月,云南省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“一網三平臺”項目入選首屆“數字中國”建設成果云南省十佳優秀案例。同年4月,作為電子政務的優秀代表參展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。
來源:北京筑龍